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 全面推進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筆談
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氣勢恢宏、立意深遠,總攬全局、催人奮進,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綱領性文獻。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
一、堅定辦好新時代基礎教育的歷史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總結了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充分肯定了教育取得的顯著成績,令我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進一步深刻領悟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基礎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制度體系基本完善、育人質量穩步提高,為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有力促進社會公平。2021年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87.8%,所有縣區均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全國90.9%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民辦學位),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以上。適齡兒童平等受教育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區域城鄉校際群體教育差距明顯縮小。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控掇保學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聯保聯控機制,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歷史性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確定的“義務教育有保障”這一重大政治任務。
有效支撐國家人才戰略。鞏固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成果,大力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2021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4%,有力支撐新增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整體提升了國民素質,為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
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推動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效緩解,義務教育擇校熱、“三點半”問題基本解決,普通高中資源少、大班額問題明顯改善,減輕中小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新時代10年基礎教育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格局性變化,堅定了我們的歷史自信,更加增強了我們在新征程上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的歷史主動。
二、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賦予基礎教育的崇高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體部署,充分體現了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要緊緊圍繞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理解基礎教育的重要戰略作用和崇高歷史使命。
在戰略地位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A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根基,具有重要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對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奠基作用。
在戰略方針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A教育是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钡年P鍵階段,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作為育人的根本,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戰略任務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辦好辦強基礎教育對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奠基作用;A教育是重大民生,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強化公益性,做到面向全體、全面培養,實現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戰略舉措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這些重大部署為基礎教育明確了發展路徑,具有很強的系統性針對性,為統籌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戰略支撐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推進教育數字化。這些重大改革必將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大動力。
三、切實增強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行動自覺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以忠誠為民團結實干的優良作風,突出重點、狠抓關鍵,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奮力推進新時代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聚焦育人根本問題,著力做實培根鑄魂。建立健全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運行機制,強化學校黨組織政治功能和領導作用,牢牢把好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構建“大思政”教育體系,深入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不斷增強德育工作時代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聚焦支撐人才戰略,著力培育創新素養。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科學教育,抓好實驗教學和科普活動,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激發科學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廣泛開展學生閱讀活動,完善指導書目,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高人文素養。積極探索有突出潛質學生早期發現與培養機制,服務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聚焦促進教育公平,著力振興鄉村教育。積極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以學校建設標準化、城鄉學校一體化、師資配置均衡化、智慧教育數字化、學生關愛制度化為重點,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切實提升鄉村學校辦學質量。進一步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鄉村幼兒園建設,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實施縣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對鄉村教育引領帶動作用。堅持特教特辦,健全普惠保障機制,推進適宜融合發展,實現20萬人口以上的縣辦好一所特殊教育學校。
聚焦提升教學效能,著力增強發展動能。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應用新方法新技術能力水平。推進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建好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探索信息技術多場景應用,實現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強教研體系,充分發揮教指委和教研機構支撐引領功能。深化中小學減負提質,開展優質作業設計展示交流,豐富課后服務資源,更好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促進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聚焦優化教育治理,著力深化綜合改革。完善基礎教育辦學體制,落實政府辦學主體責任,保障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建設基礎教育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偨Y推廣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典型經驗,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充分激發辦學活力。健全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育人機制,推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全面落實幼兒園、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加快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完善學生安全防控體系,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凈化社會育人環境,切實保障學生安全。
來源:中國教育報
|